教育学部分(选择题)
1.童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起伏性大,“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少年期的孩子情绪相对稳定,常常隐藏自己的情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均衡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比如,在情绪表现上,童年期的孩子和少年期的孩子各有不同的特点。
2.我国于1985年颁布的,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改革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B、C、D三项分别颁布于2001年、2001年和1993年。
3.我国古代明确阐述教学相长辩证关系及“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的教育文献是( )
(A)《中庸》
(B)《学记》
(C)《大学》
(D)《论语》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文献。《学记》明确阐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4.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皮亚杰
(C)布卢姆
(D)维果茨基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卢姆制定出新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以泰勒为代表的课程论专家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被称为( )
(A)情境模式
(B)实践模式
(C)过程模式
(D)目标模式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设计模式。 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A、B、C三项为一般干扰项。
6.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类型
(D)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7.某中学规定女生不许留披肩发,否则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将被强制执行,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受教育权
(B)健康权
(C)隐私权
(D)人身权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某中学不允许女生留披肩发,限制的是学生的发型自由,这里侵犯的是学生的人身权,与受教育权、隐私权和健康权无关。
8.优秀班主任在处理犯错的学生时,经常采取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做法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原则。 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是指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9.某校组织学生收看“七一勋章”颁奖仪式,引导学生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自我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 ……此处隐藏13664个字……技能。
心理学部分(辨析题)
31.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正确答案】错误。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掌握要慢。在人的一生中,知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而能力则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32.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含义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注意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积极主动的;而注意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心理活动反而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是消极被动的。
心理学部分(简答题)
33.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正确答案】(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3)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34.简述气质的概念及其特性。
【正确答案】(1)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的特性:①感受性;②耐受性;③反应的敏捷性;④可塑性;⑤情绪兴奋性;⑥内向与外向性。
35.简述心理咨询的目标。
【正确答案】(1)促使行为改变。 (2)改进应对技能。 (3)提高做决定的水平。 (4)改善人际关系。 (5)发展来访者的潜能。
心理学部分(论述题)
36.试述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巩固的方法。
【正确答案】(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