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2、1949年国共北京和谈拟定了什么协定?
3、北京奥运会的“时代风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法律规定哪些情况禁止结婚?
5、《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哪些主要要求,为“四种形态”的实践和运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6、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7、我国人口和生育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是什么?
8、理论自信指什么?
9、《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于何时何地颁布?
10、何为“985工程”?
1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的我党执政经验有哪些?
12、实现封山育林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3、为什么有的药物不能混在一起吃?
14、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是何时建立的?
15、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16、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
17、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什么?
18、如何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0、《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何时印发的?
答案:
简答题
1、2019年中央一号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三农”指农村、农业、农民)指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1)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2)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售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3)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
(4)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 ……此处隐藏21030个字……,加强一线力量,做好风险防范。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明确目标任务,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要细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尊重规律,坚持底线思维。各级党委、各部门党组(党委)要把污染防治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层层抓落实,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防群治。要坚持源头防治,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二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三是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四是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体现差别化,体现奖优罚劣,避免影响群众生活。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0、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