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远期外汇合约
【正确答案】远期外汇合约是指外汇买卖双方在成交时先就交易的货币种类、数额、汇率及交割的期限等达成协议,并用合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在规定的交割日双方再履行合约,办理实际的收付结算。远期外汇合约的主要目的就是规避汇率风险,不论是有远期外汇收入的出口企业,还是有远期外汇支出的进口企业,都可以与银行订立远期外汇合约,按预约的价格,在将来到期时进行交割,避免进口产品成本上升和出口销售收入减少的损失,以控制结算风险。
2.特别提款权
【正确答案】特别提款权简称SDR,是一种记账单位,又是IMF除普通提款权外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使用可兑换货币的权利。目前包含货币:美元、日元、欧元、英镑、人民币。以美元计价。
3.货币局制度
【正确答案】货币局制度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比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汇率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通常要求货币发行必须以一定(通常是百分之百)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且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要求。由于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发行量的多少不再完全听任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愿望或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而是取决于可用作准备的外币数量的多少。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发行的主动权。因此这一制度中的货币当局被称为货币局,而不是中央银行。采用货币局制度的国家一般都为将外部均衡目标摆在突出重要地位的小型开放经济单位,比如香港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即为一种货币局制度。
4.经济增加值
【正确答案】经济增加值是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或一种方法。所谓“全面”和 “真正”是指与传统会计核算的利润相对比而言的。会计上计算的企业最终利润是指税后利润,而附加经济价值原理则认为,税后利润并没全面、真正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盈利或价值,因为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或资本费用。所谓附加经济价值是指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资本成本或资本费用后的余额,它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附加经济价值=税后利润一资本费用其中:税后利润=营业利润一所得税额资本费用=总资本×平均资本费用率。其中:平均资本费用率:资本或股本费用率×资本构成率+负债费用率×负债构成率。
5.经营杠杆
【正确答案】经营杠杆,即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经营杠杆作用的衡量指标即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对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经营杠杆是用来衡量经营风险的。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增长(减少)所引起利润增长(减少)的幅度,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杠杆作用,而且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如果固定成本为零,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
6.利息税盾
【正确答案】利息的税盾效应(Tax Shield):投资者从利息支付的税收抵扣中获得的收益称作利息税盾。由于债务成本(利息)在税前支付,所以利息具有税盾效应。 利息税盾=企业所得税税率×利息费用 有公司税时的MM理论认为,存在公司税时,举债的优点是负债利息支付可以用于抵税,因此财务杠杆降低了公司税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公司的价值和资金成本随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有杠杆公司的价值会超过无杠杆公司的价值(即负债公司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公司的价值),负债越多,这个差异越大,当负债达到100%时,公司价值最大。
计算题
7.假设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00元的附息债券,票面利率为即持有一张该债券一年后可换回106元。设债券期限为5年,当前市场价格为102元,求该债券的当期收益率。如果投资者在持有该债券2年后,以1 15元的价格将其卖出,请算投资者持有期的收益率。
【正确答案】(1)令该债券的当期收益率为,债券的年利息为100×6%=6(元),当期市场价格为102元。 根据债券的当期收益率公式:i=D/p, 该投资者的当期收益率:i1=100×6%/102=5.88% (2)令投资者持有 ……此处隐藏31817个字……行的货币政策意向;二是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它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应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三是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说,贴现率虽然比较易于调整,但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①公开市场业务的运行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从其动机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性的调节,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影响基础货币和市场利率,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另一类是防卫性调节,用来抵消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一般而言,当中央银行需要放松银根时,就会买进商业银行手中的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当中央银行需要紧缩银根时,就会卖出持有的有价证券,回笼货币。 ②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 同前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一是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二是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三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四是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有可能用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但是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发挥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必须具备一个全国性的规范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使公开市场业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二是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