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论灵魂》是一部古老的著作,它总结了当时西方人对心理的认识,其作者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
D.笛卡尔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史的内容,本题属于细节知识题,偏超纲。《论灵魂》的作者亚里士多德,该作品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故本题选C。
2.在严格控制条件下,使用fMRI技术研究不同任务引起的大脑皮层区域的激活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概述-研究方法的内容。题眼“控制条件下”,其次是“fMRI”,指明了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有用的工具,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故本题选D。
3.下列心理现象中,可以用视觉系统的侧抑制作用解释的是( )。
A.马赫带现象 √
B.普肯耶现象
C.闪光融合
D.视觉掩蔽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心理学-感觉-视觉对比-马赫带的内容。题眼是侧抑制,马赫带可以用视觉系统的侧抑制来解释。故本题选A。
4.韦伯定律适用的刺激强度属于( )。
A.低强度
B.中等强度 √
C.高强度
D.各种强度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心理学-感觉-感觉测量。韦伯发现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用公式可表示为:K=△I/I,韦伯分数越小,该感觉通道的感觉就越敏锐,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故本题选B。
5.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会表现出自利偏差,能对这种偏差作出较好解释的理论是( )。
A.社会学习理论
B.印象管理理论 √
C.社会交换理论
D.行为归因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心理学-归因-归因偏差。自利偏差指的是个体会对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的内在因素,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否认自己的责任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归因的出发点是印象管理来保护自尊。故本题选B。
6.下列选项种,不属于人耳对声音进行定向的物理线索的是( )。
A.时间差
B.强度差
C.相位差
D.音色差 √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心理学-知觉-方位知觉线索的内容。双耳线索依靠听觉线索时,听觉方位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包括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故本题选D。
7.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运气属于( )。
A.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B.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
C.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心理学-动机认知理论-韦纳归因理论的内容。首先判断内外部,运气为外部因素,其次运气是不稳定因素,再次是不可控(唯一可控为努力)。故本题选D。
8.下列关于个体进入催眠状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进入睡眠状态 √
B.主动性反应降低
C.受暗示程度较高
D.与在清醒状态下记录到的脑电波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心理学-意识状态内容。催眠和白日梦非考纲要求内容,但通过排除法依然可以做对本题,因为睡眠、催眠、白日梦均属于同一级概念,都属于常见意识状态。故本题选A。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读者根据诗中的描述而出现在头脑中的形象属于( )。
A.记忆表象
……此处隐藏49075个字……判断是非能注意家庭与社会的期望。
阶段三:“好孩子”定向
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按照善良人的形象来行事,注重别人的评价,希望在自己和别人心中都是一个“好孩子”。
阶段四:维持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
遵从权威,避免受到谴责;强调尊重法律和维护社会秩序,认为合法的就是正确的。
③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以自觉守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在这个水平,个人将可能超越社会法律,以及他对秩序需要的权利和原则。
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
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认为法律应使人们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可以通过民主的程序来改变。在这一阶段,回答者有一些个人价值优先于法律的模糊想法。
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原则
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在此阶段,个人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全人类的正义、人性的尊严、人的价值等。虽然考虑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但也领悟到不是所有有秩序的社会都能实行更完美的原则。
(2)小明属于:阶段二天真的利己主义阶段,小华属于阶段四维持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阶段。
小明认为“海因兹不想失去妻子,就应该去偷药。”这种道德判断属于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因此,小明属于前习俗水平中的天真的利己主义阶段。
小华认为“不应该偷药。海因兹自然想救他的妻子,但偷药终归是错的。不管怎样,都必须遵守规则。”这种道德判断属于遵从权威,避免受到谴责,因此,小华属于习俗水平中维持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阶段。
)